达20788例 近三成在白云区报告 国庆期间日增1159例
本报讯 (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卫信)据10月8日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通报,截至当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4489例,广州病例总数突破2万例大关,达20788例。国庆期间,广州日均新增病例1159例。
广州病例数占全省85%
据通报,10月7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1403例。截至10月8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4489例,仅剩梅州还未报告登革热病例。
全省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白云3例、越秀1例、荔湾1例),佛山1例。截至目前,广州病例总数占全省的85%。
39%病例为长假期间报告
占39%的广州登革热病例,是在国庆期间(10月1~7日)报告的,七天增病例8111例,其中,疫情严重的六区分别新增病例数为:白云2727例、海珠1363例、越秀985例、荔湾898例、番禺818例、天河853例。国庆期间,广州日均新增病例达1159例,其中白云日增病例390例、海珠日增195例、越秀日增141例、荔湾日增128例、番禺日增117例、天河日增122例。六区登革热报告病例最多的一天出现在10月6日。
七公园蚊媒密度
已连续多日达标
本报讯(记者伍仞 通讯员黄穗)昨天,记者从广州市卫生局了解到,最新的蚊媒密度评估显示,市内监测点蚊媒控制达标率为46.7%。而市内七所市属公园(珠江公园、儿童公园、云溪生态公园、中山纪念堂、华南植物园、越秀公园、麓湖公园)的蚊媒密度已经连续多日达标,成蚊密度基本都能控制在0。
10月7日,全市疾控机构共对552个点进行蚊媒监测,其中258个点的密度达到控制要求。公布的各区蚊媒密度较高的两个点中,大部分布雷图指数都在10~30之间,登革热传播风险评级在中高度,和此前相比,布雷图指数整体有所下降。
昨日全省大灭蚊
本报讯 (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卫信)当前广东登革热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昨日,全省统一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行动,主要内容为清除蚊虫孳生地,开展成蚊灭杀工作及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省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行动,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切实负起责任,亲自指挥参与,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防控措施,充分发动群众翻盆倒罐,填平洼地,疏通沟渠,清除各类积水和卫生死角,做到区不漏街、街不漏社区(村)、社区(村)不漏户,确保不留防控死角和盲区;要科学选择统一灭蚊时间,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扩散蔓延。
截至记者发稿时,各地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防蚊灭蚊活动。
怪招灭蚊 专家挠头
绿化花圃洒石灰
下水道口盖纱网
晚间户户飘白烟
本报讯 (记者何雪华)绿化花圃洒石灰、下水道口盖纱网、机油盖住积水、晚间户户飘白烟……长假后归穗,很多人发现广州各处突然冒出各式各样的灭蚊怪现象。这些怪招靠谱吗?疾控专家“挠头”称,这些措施对灭蚊不一定有效,可能做了无用功,甚至还会添堵。
家住华景棠下街的赖小姐节后回广州发现,小区内到处都穿上了“白衣”,几乎每个角落处都洒满了石灰,原本绿油油的景观植物的枝头上挂满了石灰粉。小区物管表示,“洒石灰是用来防蚊”。记者昨日在市区多个社区和高校也看到往植物或积水处倒生石灰的现象。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率队抵粤调研登革热防控,在白云区也注意到这一现象,专家现场表示,居民用石灰填充积水地带灭蚊的方法是错误的。因为用石灰填充后,孑孓(蚊子幼虫)会继续孳生,灭蚊效果极为有限。省疾控一名专家也表示,洒石灰灭蚊没有依据,反倒可能影响环境,甚至阻碍花草正常生长。
一名资深疾控专家日前到广州市某医院时发现,该医院的“水篦子”(下水道入口处盖板)下穿了一件“绿衣服”。记者发现,这种将“水篦子”掀起后罩上纱网的做法近期在各社区也流行起来。“为防止下水道的蚊子跑出来”,海珠区大江苑社区一名居委工作人员介绍。
对此,疾控专家表示,导致登革热病毒传播的白纹伊蚊有个特点,即在清水中繁殖生长,而下水道、沟渠等非清水环境并非其主要孳生地。因此居民家中花瓶、小水缸、托盘中的清水才是防控重点。能不能防蚊未知,但记者发现,由于纱网滤过性较好,遇到稍大的泥沙或枝叶就堆积在下水道口,枝叶腐烂,甚至飘出臭味。
近期,广州很多居民楼下都贴着通知,要求居民在晚上“7时到9时统一灭蚊”。实际上,专家表示,早上7~9时或下午4~7时才是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期,晚上所灭的基本是库蚊,防控效果有限。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提醒,各地要科学地选择灭蚊时间(早上7~9时或下午4~7时),才能有效控制登革热扩散蔓延。